南京师范大学附属苏州石湖实验小学“体质管理”规定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确保我校学生达到规定要求。
二、组织机构
组长:毛珊凤
副组长:周红英 周彩明 冯霞
组员:吴浩才 邵群 李苏琦 许希喜 金丽芳 全体体育教师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引导。
利用晨会、班会课,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的宣传,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队活动、家校协同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家长和学生科学认识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2.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
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课时,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学生课间分区域分散活动、在各自班级活动区域内开展分组体育活动。鼓励师生加强体育锻炼,保证正常作息,增强身体素质。
3.保证体育活动时间。
严格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及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制度,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保证学生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课间十分钟时间,学生在室外进行适量的活动或放松。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强度练习。学校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
4.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 1—2项运动技能。学校开设足球、武术、田径、篮球等选修课程,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体育训练。组织开展“低年级趣味运动会”“校田径运动会”“校吉尼斯跳绳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构建完善的“校内竞赛—校级联赛—选拔性竞赛”等体育竞赛体系。体育老师积极参加校级、区级及以上的教研,进行集中备课。教师的指导要贯穿课程的整个过程。学校教导处适时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
5.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
要把体质健康管理工作与学校的绩效考核体系相联系。高度重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积极探索将体质测试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因病或其他不能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进行评价。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要严格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完善中小学生视力、睡眠状况监测机制。
6.做好体质健康监测。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6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真实、完整、有效地完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制定相应的体质健康提升计划。
7.健全责任机制。
学校细化体质健康管理规定,由分管副校长直接管理学校体育工作。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家长会、班级群、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8.强化家校联系。
学校将学生体质管理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开展动态监测。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及时改进相关工作,切实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科学管理。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